一、接地技术发展史 1.1、第一阶段:用于雷击保护 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建筑物等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在各种建筑物上都装有避雷针,其作用就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1.2、第二阶段:人身安全保护 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于我们在电流回路中采取了合理的保护措施,产生的故障电流使得电源熔丝或空气开关断开,以防止设备外壳继续有危险电压产生,从而起到了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1.3、第三阶段:作为基准电位参考 随着电子通信的发展,在接地系统中只考虑防雷和安全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在通信局中大量通信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参考地。由于电子通信设备的复杂化,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在电信系统及通信局站的接地设计中,信号之间的互扰、电磁兼容问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1.4、第三阶段:作为回流路径 随着信号工作频率越来越高,信号翻转速度越来越快,设备的信号回流也被列入“地”概念中。特别是现在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信号类型越来越多,模块电路接地设计直接决定信号之间的互扰、电磁兼容问题。 纯分享贴,有需要可以直接下载附件获取完整资料! (如果内容有帮助可以关注、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哦~) |
4.2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积分 -1 分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发烧友开云(中国)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