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帖  
[文章]

开关电源技术的十个关注点

2017-2-13 21:56:16  3695 开关电源
2
VVX 2017-2-13 21:56:37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3 21:56:52
板凳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4 13:26:23
3#
关注点三:高频磁与同步整流技术

电源系统中应用大量磁元件,高频磁元件的材料、结构和性能都不同于工频磁元件,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对高频磁元件所用磁性材料有如下要求:损耗小,散热性能好,磁性能优越。适用于兆赫级频率的磁性材料为人们所关注,纳米结晶软磁材料也已开发应用。

高频化以后,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效率,必须开发和应用软开关技术。它是过去几十年国际电源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对于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软开关变换器,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措施是设法降低开关的通态损耗。例如同步整流SR技术,即以功率MOS管反接作为整流用开关二极管,代替萧特基二极管(SBD),可降低管压降,从而提高电路效率。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4 13:26:36
4#
关注点四:分布电源结构

分布电源系统适合于用作超高速集成电路组成的大型工作站(如图像处理站)、大型数字电子交换系统等的电源,其优点是:可实现DC/DC变换器组件模块化;容易实现N+1功率冗余,提高系统可*性;易于扩增负载容量;可降低48V母线上的电流和电压降;容易做到热分布均匀、便于散热设计;瞬态响应好;可在线更换失效模块等。

现在分布电源系统有两种结构类型,一是两级结构,另一种是三级结构。
回复

举报

陈飞 2017-2-15 07:53:56
5#
谢谢大家分享。谢谢。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6 13:20:28
6#
关注点五:PFC变换器

由于AC/DC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有整流元件和滤波电容,在正弦电压输入时,单相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电网侧(交流输入端)功率因数仅为0.6~0.65。采用PF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网侧功率因数可提高到0.95~0.99,输入电流THD小于10%。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电源的整体效率。这一技术称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单相APFC国内外开发较早,技术已较成熟;三相APFC的拓扑类型和控制策略虽然已经有很多种,但还有待继续研究发展。

一般高功率因数AC/DC开关电源,由两级拓扑组成,对于小功率AC/DC开关电源来说,采用两级拓扑结构总体效率低、成本高。

如果对输入端功率因数要求不特别高时,将PFC变换器和后级DC/DC变换器组合成一个拓扑,构成单级高功率因数AC/DC开关电源,只用一个主开关管,可使功率因数校正到0.8以上,并使输出直流电压可调,这种拓扑结构称为单管单级即S4PFC变换器。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6 13:20:40
7#
关注点六:电压调节器模块VRM

电压调节器模块是一类低电压、大电流输出DC-DC变换器模块,向微处理器提供电源。

现在数据处理系统的速度和效率日益提高,为降低微处理器IC的电场强度和功耗,必须降低逻辑电压,新一代微处理器的逻辑电压已降低至1V,而电流则高达50A~100A,所以对VRM的要求是:输出电压很低、输出电流大、电流变化率高、快速响应等。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7 13:16:16
8#
关注点七:全数字化控制

电源的控制已经由模拟控制,模数混合控制,进入到全数字控制阶段。全数字控制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已经在许多功率变换设备中得到应用。

但是过去数字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用得较少。近两年来,电源的高性能全数字控制芯片已经开发,费用也已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欧美已有多家公司开发并制造出开关变换器的数字控制芯片及软件。

全数字控制的优点是:数字信号与混合模数信号相比可以标定更小的量,芯片价格也更低廉;对电流检测误差可以进行精确的数字校正,电压检测也更精确;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控制设计。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7 13:16:26
9#
关注点八:电磁兼容性

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EMC问题有其特殊性。功率半导体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产生的di/dt和dv/dt,引起强大的传导电磁干扰和谐波干扰。有些情况还会引起强电磁场(通常是近场)辐射。不但严重污染周围电磁环境,对附近的电气设备造成电磁干扰,还可能危及附近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电力电子电路(如开关变换器)内部的控制电路也必须能承受开关动作产生的EMI及应用现场电磁噪声的干扰。上述特殊性,再加上EMI测量上的具体困难,在电力电子的电磁兼容领域里,存在着许多交*科学的前沿课题有待人们研究。国内外许多大学均开展了电力电子电路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近几年研究成果表明,开关变换器中的电磁噪音源,主要来自主开关器件的开关作用所产生的电压、电流变化。变化速度越快,电磁噪音越大。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7 13:16:42
10#
关注点九:设计和测试技术

建模、仿真和CAD是一种新的设计工具。为仿真电源系统,首先要建立仿真模型,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器电路、数字和模拟控制电路以及磁元件和磁场分布模型等,还要考虑开关管的热模型、可*性模型和EMC模型。各种模型差别很大,建模的发展方向是:数字-模拟混合建模、混合层次建模以及将各种模型组成一个统一的多层次模型等。

电源系统的CAD,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参数最优化、磁设计、热设计、EMI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可*性预估、计算机辅助综合和优化设计等。用基于仿真的专家系统进行电源系统的CAD,可使所设计的系统性能最优,减少设计制造费用,并能做可制造性分析,是21世纪仿真和CAD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电源系统的热测试、EMI测试、可*性测试等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也是应大力发展的。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7 13:16:54
11#
关注点十:系统集成技术

电源设备的制造特点是:非标准件多、劳动强度大、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可*性低等,而用户要求制造厂生产的电源产品更加实用、可*性更高、更轻小、成本更低。这些情况使电源制造厂家承受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开展集成电源模块的研究开发,使电源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可制造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等目标得以实现。

实际上,在电源集成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经历了电力半导体器件模块化,功率与控制电路的集成化,集成无源元件(包括磁集成技术)等发展阶段。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小功率电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使电源产品更为紧凑,体积更小,也减小了引线长度,从而减小了寄生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一体化,所有元器件连同控制保护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分布电源系统的发展,一体化的设计观念被推广到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的电源系统集成,提高了集成度,出现了集成电力电子模块(IPEM)。IPEM将功率器件与电路、控制以及检测、执行等元件集成封装,得到标准的,可制造的模块,既可用于标准设计,也可用于专用、特殊设计。优点是可快速高效为用户提供产品,显著降低成本,提高可*性。
回复

举报

VVX 2017-2-17 13:17:36
12#
关注点十:系统集成技术

电源设备的制造特点是:非标准件多、劳动强度大、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可*性低等,而用户要求制造厂生产的电源产品更加实用、可*性更高、更轻小、成本更低。这些情况使电源制造厂家承受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开展集成电源模块的研究开发,使电源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可制造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等目标得以实现。

实际上,在电源集成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经历了电力半导体器件模块化,功率与控制电路的集成化,集成无源元件(包括磁集成技术)等发展阶段。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小功率电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使电源产品更为紧凑,体积更小,也减小了引线长度,从而减小了寄生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一体化,所有元器件连同控制保护集成在一个模块中。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分布电源系统的发展,一体化的设计观念被推广到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的电源系统集成,提高了集成度,出现了集成电力电子模块(IPEM)。IPEM将功率器件与电路、控制以及检测、执行等元件集成封装,得到标准的,可制造的模块,既可用于标准设计,也可用于专用、特殊设计。优点是可快速高效为用户提供产品,显著降低成本,提高可*性。
回复

举报

xydajue 2020-1-8 09:58:21
13#
谢谢大家分享谢谢大家分享
回复

举报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注册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侵权投诉
发文章

精选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发烧友开云(中国)官方

社区合作
刘勇
联系电话:15994832713
邮箱地址:liuyong@huaqiu.com
社区管理
elecfans短短
微信:elecfans_666
邮箱:users@huaqiu.com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6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技术社区

张飞电子技术社区

KaihongOS技术社区

FPGA开发者技术社区

RISC-V MCU技术社区

HarmonyOS技术社区

-

OpenHarmony开源社区

OpenHarmony开源社区

-

嵌入式开云(中国)官方

ARM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STM32/STM8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嵌入式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单片机/MCU开云(中国)官方

RISC-V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瑞芯微Rockchip开发者社区

FPGA|CPLD|ASIC开云(中国)官方

DSP开云(中国)官方

-

电路图及DIY

电路设计开云(中国)官方

DIY及创意

电子元器件开云(中国)官方

专家问答

-

电源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电源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无线充电技术

-

综合技术与应用

机器人开云(中国)官方

USB开云(中国)官方

电机控制

模拟技术

音视频技术

综合技术交流

上位机软件(C/Python/Java等)

-

无线通信开云(中国)官方

WIFI技术

蓝牙技术

天线|RF射频|微波|雷达技术

-

EDA设计开云(中国)官方

PCB设计开云(中国)官方

DigiPCBA开云(中国)官方

Protel|AD|DXP开云(中国)官方

PADS技术开云(中国)官方

Allegro开云(中国)官方

multisim开云(中国)官方

proteus开云(中国)官方|仿真开云(中国)官方

KiCad EDA 中文开云(中国)官方

DFM|可制造性设计开云(中国)官方

-

测试测量开云(中国)官方

LabVIEW开云(中国)官方

Matlab开云(中国)官方

测试测量技术

传感技术

-

招聘/交友/外包/交易/杂谈

项目外包

供需及二手交易

工程师杂谈|交友

招聘|求职|工程师职场

-

官方社区

发烧友官方/活动

华秋商城

华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