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环发射分集 闭环多天线技术的使用是受限制的,即必须获得信道的先验信息。但在某些情况下,信道信息是很难先验获得的。例如对于高速移动的终端,信道信息的反馈频率跟不上信道的变化。对于公共信道和广播信道,通常只能采用全向发射,也无法采用闭环预编码或波束赋形技术进行传输,因此必须采用不依赖闭环反馈的开环MIMO技术。其中公共信道和广播信道主要注重传输的链路质量。但对频谱效率要求不高,可以采用开环发射分集技术,充分利用多天线之间的分集增益。 (4)开环空间复用 这种开环MIMO技术是在不依赖闭环反馈的情况下实现多流并行传输,可以在高速移动情况下提高数据率,或在室内等简单的信道环境下避免闭环预编码技术带来的反馈开销。 2.3 编码和调制 在信道编码方面,对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使用始终让业界犹豫不决,主要原因是LDPC的性能并没有表现出比Turbo码有很大提高。这种情况下很难让人们下决心替换熟悉的、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Turbo码。但IMT-Advanced的新需求给了大家再次考虑采用LDPC的机会。由于IMT-Advanced系统的带宽将大幅提高,数据块的尺寸越来越大,LDPC在处理大码块方面的优势将变得愈发明显,因此可以考虑将LDPC和Turbo码配合使用,在宽带传输方面提高系统性能。在实现方面,结构化的LDPC可以较好地解决编码的复杂度问题。 在调制方面,可以在传统调制技术的基础上,考虑非正交的调制技术,即通过可控的相关,进一步逼近链路容量上限。 2.4 小区间干扰抑制 小区边缘的性能下降,在IMT-Advanced系统中仍将是重大的难题。MIMO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小区中心的数据率,却很难提高小区边缘的性能。小区边缘由于信干比较低,很难支持多流传输,因此随着系统采用的天线数量增多,小区中心的性能可能不断提高,但小区边缘的性能却很难提高,在小区中心可以使用的高阶调制方式也很难在小区边缘使用,造成小区中心和小区边缘的性能差异越来越大,因此在未来的IMT-Advanced系统设计中,抑制小区间干扰技术对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将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正如§2.1中介绍的,虽然在现有LTE系统中采用了一系列补充型的干扰抑制技术,但性能仍差强人意。在LTE系统中采用的干扰摒弃消除(IRC)接收机,没有利用扩频增益,只依赖小区间的空间信道差异,难以获得满意的性能。另一项干扰抑制技术——小区间协调,在复杂的实际蜂窝部署环境中可能会遇到较大困难。在小区形状复杂,多小区重叠配置的情况下,一个小区可能有相当多的相邻小区,造成小区间的干扰信息交换量过大,系统的调度和功控受限制过多,使资源管理算法变得过于复杂。 相对而言,采用CDMA和OFDMA的结合,利用CDMA的小区间多址能力,使用联合检测,不需要小区间通信和协调,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2.5 中继和分布式天线技术 一方面,IMT-Advanced系统提出了很高的系统容量要求,另一方面,足以支撑高容量的大带宽频谱可能只能在较高频段找到,而这样高的频段的路损和穿透损耗都较大,很难实现好的覆盖。除了使用基于基站的OFDMA、MIMO、智能天线、发射分集等技术扩大覆盖范围外,还可以采用中继技术和分布式天线技术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 所谓的中继技术,以较简单的两跳中继为例,就是将一个基站终端链路分割为基站中继站和中继站终端两个链路,从而有机会将一个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个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及更好的覆盖。用于提高容量的中继系统通常称为“透明中继”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中继站对终端是透明的,即基站本来有能力覆盖该终端,但为了获得更高系统容量而引入中继站,但同步、公共广播信道、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仍由基站直接发送/接收,中继站只是作为业务信道的增强通道,因此终端意识不到中继站的存在。用于扩展覆盖的中继系统通常称为“非透明中继”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中继站对终端是可见的,即基站本来就无法覆盖该终端,为了延伸覆盖而引入中继站,因此同步、公共广播信道、上行随机接入信道也必须由中继站转发/转收,因此终端可以也必须意识到中继站的存在。 中继系统的设计首先是一个帧结构设计问题,也即系统需要依靠一个精心设计的帧结构在基站中继站和中继站终端两个链路之间合理地分配时隙资源,协调两个链路的传输。中继帧结构的设计针对透明中继和非透明中继是不同的。透明中继不需要考虑同步、广播等公共信道的传递问题,但必须考虑两个链路之间业务信道的相互干扰;非透明中继可以假设两个链路之间的干扰可以忽略,但必须支持同步、广播等公共信道的有效传递。另外,由于引入中继站相当于引入了一个新的网络节点,这个新节点的物理层能力、物理过程的设计都需要重新考虑。 在最简单的两跳中继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到多跳中继,即在基站和终端之间插入多于一个的中继站,这种情况下帧结构的设计和资源分配会更为复杂。在简单的点对多点中继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两个中继站的直接通信,即网格(Mesh)中继。除了将一个中继站看作一个独立的发射站外,还可以在多个中继站或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进行联合发送/接收,即协调中继。 2.6 多媒体广播组播技术 多媒体广播组播(MBMS)业务相对单播移动宽带业务而言,实现更为简单,又可以支持有潜在广泛用户基础的手机电视业务,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MBMS系统既可以使用独立的载波部署,也可以和单播系统复用在一个载波中。但实际上,广播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单播系统颇有不同。单播系统在不同小区发送不同的数据,相邻小区的信号是有害的干扰,必须要设法抑制。而广播系统中,不同小区发送相同的数据,相邻小区的信号和本小区的信号可以在空中自然地有效叠加,是有益的信号分量,系统可以通过宏分集合并提高接收性能。这种多小区合并的方式又称为单频网(SFN)方式。为了获得SFN合并效果,OFDM系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优化。如采用较长的CP(循环前缀)以避免由于传输时延差造成的自干扰,采用更小的子载波间隔(考虑MBMS业务主要用于低速移动场景)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等。 另外,物理层配置、网络架构、用于MBMS的MIMO技术等,也是MBMS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 3、结语 本文介绍了国际IMT-Advanced技术的研究情况和几项IMT-Advanced空中接口核心技术的研究方向。由于篇幅的限制,还有一些技术没有涉及,如频谱共向技术、异构切换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来源:泰尔网 |
1444 浏览 0 评论
CYUSB3014烧录失败Cypress Benicia USB Boot Device
7324 浏览 1 评论
10966 浏览 0 评论
9551 浏览 3 评论
【开源资料】基于机智云的智能感应灯(原理图+PCB+源程序)
51531 浏览 4 评论